劉藝良
珠澳跨工區創新通關利物流業發展
珠澳跨境工業區是發揮“一國兩制”優勢,在CEPA框架內不斷擴大內地與澳門合作、促進兩地互動發展的重要舉措。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建議,海關總署和國家質檢總局深入探討、緊密合作,創新跨工區貨物通關方式,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。
劉藝良指出,月前收到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反映,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本着便利企業的初衷,出台了《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分線監督管理規定(試 行)》,內容包括區內倉儲物流貨物(監督方式5034)經“一線”出境的免於實施檢驗,無需出具出境貨物通關單。但是,海關H2010系統提示需要提供通 關單,如不能提供,系統自動退單。由於檢驗檢疫部門上述規定出台前,未與海關部門、區內企業有效溝通,造成區內企業貨物無法像往常一樣正常出境,貨物通關 效率嚴重降低。為了解決該問題,拱北海關在職權範圍內,採取了加強與檢驗檢疫部門的聯繫,遇到上述情況由現場海關發函檢驗檢疫部門確認,現場海關憑檢驗檢 疫部門確認函進行人工干預通過審單的應急處置措施。
通關延企業難承受
據跨境工業區商會反映,海關、檢驗檢疫部門配合實施人工審單的應急處理措施之後,整個申報流程需要三至五個工作日才能完成。在有關規定實施以前,檢驗檢疫部門出具通關單的時候,整個通關流程祇需要三至五小時,由此帶來的時間成本是區內企業難以承受的。
海關總署並未調整特殊監管區通關單驗核政策,同時對於該監管方式(監督方式5034)下進出口貨物一直以來參數設置需要提供通關單,如果需要調整,需要收到 質檢總局相關文件後才能作出。區內企業貨物通關效率的降低,為企業帶來巨大影響,主要包括:一是影響了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園區轉型發展。在聯檢單位的支持 下,近年來園區通關效率得以明顯改善,也成為園區企業對外招商、建立合作的一大宣傳亮點。如今貨物通關效率大為降低,企業因未能將貨物準時交付客戶,導致 企業誠信、能力受到質疑,甚至會因違反合同而面臨罰款,如果情況持續,企業還會面臨客戶解約的尷尬局面。同時,園區內倉儲物流企業、貿易企業的貨物大部分 都是面向澳門、服務澳門的,通關效率的變化也會對澳門有關業界帶來影響。
二是企業物流成本和物流難度大幅提高。在目前應急措施下,報關單申報後便不能作出更改,企業租用貨車裝運貨物成為一大難題。由於運輸公司的車輛每天都在流轉營運,難以向企業承諾正式報關當天的車輛與原來租用的車輛一致,若車輛有變,企業報關時間會再次延誤。
倡新策出台前溝通
三是會影響到企業向客戶供貨的及時性以及長遠發展。經跨工區報關(轉關)到海外的貨物需要經過澳門、洪灣港、西域碼頭等地再轉駁船到香港送上遠洋貨船。香港 到某些國家的船期一周只有一班,有的間隔甚至更長。一旦延誤船期,貨物在香港逗留期間需要交付昂貴的租金,同時交貨期的延誤也會影響企業依法履行合同而面 臨罰款、解約等制裁。
鑒於此,他建議:第一,建議海關總署和國家質檢總局緊密配合,就跨工區貨物通關面臨的有關問題盡快解決,保障 區內企業健康發展。第二,建議海關總署和國家質檢總局在解決有關貨物通關問題時,深入探討、緊密合作,創新跨工區貨物通關方式,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。第 三,建議口岸聯檢單位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專門合作機制,尤其是涉及口岸通關的有關新政策、新措施在正式出台前,應根據有關合作機制的指引首先與相關聯檢單 位、業界深入溝通,待方案成熟後再頒佈實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