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看到成果   要更上一層樓

詠青

 

 

3.jpg

 

 

 

筆者與畢業班同學合影

 

 

   

        往往,人們一看到成就,尤其是顯赫成就, 頓時會感到眼前一亮,心情大好,近景亮麗,遠景無限光明! 當出現問題時,特別是嚴重問題,就會覺得甚麽都一團糟,一切都不順眼, 前途一片灰暗。

 

        轉眼間, 澳門回歸祖國、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就快十周年了。 回歸十年,成績斐然。 對於澳門人來說, 這是治澳、建澳、開創未來的十年, 是既從澳門的社會歷史現實和實際條件出發,而又要不斷創新、面向區域化、走向國際化,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。很有必要好好靜下來, 認真回顧這不尋常的“一國兩制、澳人治澳”的十年, 檢視特區政府各方面的施政表現,有哪些變化和成績,有哪些不足和問題,又該如何改進等等。這樣才會在美好的願景指引下,腳踏實地規劃和準備澳門未來,在現有的成果基礎上,更上一層樓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其實,澳門回歸十年,成就是有目共睹的,也是令澳門人感到自豪的。各類統計數據在政府部門的網頁上都可查到,各種專著或論文也都有論及,本文是篇小議,不是寫論文。作爲一個澳門人,我只提供幾個相信尋常百姓都熟知的實例和事實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首先, 龍頭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和成果,儘管有不少問題,甚至於很嚴重的問題,但還是改變了澳門的貧窮落後面貌,造福了澳門的千家萬戶。曾記否,剛開放“自由行”時,澳門曾被某內地遊客譏諷說,“你們澳門這麽窮,要靠我們來幫襯。”當然,以他膚淺的認知,看到的是表面現象;相信他看到今天的澳門,就不會這樣說了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還記得回歸前夕的澳門社會治安狀況嗎?媒體所見黑幫打鬥,刀光劍影,打家劫舍,殺人放火,已經叫人觸目驚心,不堪回首。不僅安分守法的百姓夜間不敢出門,就是日間出街也會被警員截停,幾步一查證,人們盼望著回歸,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年澳門的公共醫療護理系統的進步是很大的,也是人人皆知且感受得到的。本報專欄作家方圓的幾次感動,就是很好的例證。 曾幾何時,人們譏諷澳門的兩家醫院,一家是“要錢”,而另一家則是“要命”! 見過許多晨運的老人,他們託公共醫療系統之福,享受免費保健醫療護理,安度晚年;到公立醫院探望住院的親友,儘管縂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,但看到醫護人員兢兢業業,勤勤懇懇,態度很好,不少醫生護士還是回歸後培養、培訓的,專業水準不斷提高,經常還有感人的表現和令人難忘的事跡;到分佈各社區的政府衛生中心看病,也得到具專業水準的醫治。澳門的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的成就,令人感到十分欣慰,澳門人有福了!

 

        教育關係到澳門每個人的福祉。回歸不到十年, 澳門就率先於鄰近地區、甚至於先進國家和地區,實現了十五年免費教育,完全改變了回歸前青少年兒童失學和就學難的狀況。同時,澳門教育也已經走出資源嚴重匱乏、放任自流的慈善義學的落後狀態,各個教育領域都不斷充實、豐富、健全,逐步實現了教育制度化和現代化。跟十年前相比,澳門不僅基礎教育已經有了很大改觀,高等教育也發展迅速。在澳門,還有哪個孩子因爲“想讀書,沒書讀”而痛苦難熬?有哪個高中畢業生圓不了大學夢?絕不是說教育沒有問題了,但是可以肯定地說,澳門的學子比回歸前幸福多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以上都是成就,還可以列舉很多,而成就都是經過努力奮鬥得來的,都來之不易,要珍惜,珍惜!

 

        說成就,不等於看不到或忽落問題和危機;回歸十年,問題不少,有的問題還很嚇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龍頭產業博彩業的開放和膨脹,澳門人是付出很大代價的。遍地開花的賭場,五光十色、烏七八糟的場所和形形色色來客,影響了澳門的人文素質和環境,人也會變得貪婪自私;特別是出了個官商勾結的典型歐文龍巨貪案,極大地打擊了特區政府的威望和信譽,吞噬了澳門經濟發展的成果,挫傷了人們的積極性,很值得我們好好反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即使是成就突出的領域,有些老問題還沒解決,新問題又冒出;這需要有更優秀的人文素質和更高的智慧,才能應對和解決。 

 

        很自然,人們對新一屆特區政府充滿了期待,也提出更高、更具體的要求。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勇敢地、負責任地面對種種問題和危機,要站得高、看得遠,要善於集中集體的智慧,勵精圖治,狠抓廉政建設,提高管理施政能力,把各個領域的工作都做得更細緻、更深入,不僅把澳門特區建設得更好,同時也為區域化建設多作貢獻。

其他動態